端倪可察的成语故事

拼音duān ní kě chá
基本解释事情已经可以看出眉目来了。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暂未找到成语端倪可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端倪可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褒善贬恶 |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
作乱犯上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
海水不可斗量 | 《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谬想天开 |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况梁氏之地租地价论,谬想天开,得未曾有。” |
不遑宁息 | 《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
损公肥私 | 《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在群众中,有些人损公肥私,无理取闹。” |
衮衮诸公 | 唐 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
中庸之道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一饥两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
阵马风樯 | 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
冤家路狭 | 《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
扫穴擒渠 | |
因袭陈规 | |
随事制宜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如道之正体,却一定于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 |
尺有所短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
咸五登三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
官复原职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4回:“倪继祖官复原职。欧阳春义举无事。” |
毛骨森竦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竦。” |
甘言蜜语 | 《塞上行·百灵庙战后行》:“你们不该听他们的甘言蜜语……更不该受他们的驱使。” |
羲皇上人 | 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
却金暮夜 | 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 |
不私其利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拽欛扶犁 |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偏不肯拽欛扶犁,常只是抛了农器演武艺。” |
酌古参今 | 清·冯桂芬《邵步青医学三书序》:“步青先生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说》,重订《万氏女科三书》,发挥经旨,无奥不显,酌古参今,易施于用。” |
铢累寸积 | 宋·朱 熹《朱子语类·朱子一 》:“扬某自十四五岁时,便觉得这物事是好底物事,心便爱了。某不敢自昧,实以铢累寸积而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