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的成语故事

拼音nù xíng yú sè
基本解释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出处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暂未找到成语怒形于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怒形于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后继有人 | 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
沤珠槿艳 | 唐·高彦休《唐阙史·韦进士见亡妓》:“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珠槿艳,不必多怀。” |
大事完毕 | |
急风暴雨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自出心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
油头滑脸 |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看之间,有小和尚疾忙进报。随有中年和尚油头滑脸,摆将出来。” |
旦夕之危 |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
摇头麰尾 | |
威风八面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 《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
大举进攻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
材大难用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
惊惶万状 |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不得人心 | 《太平经》:“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
道听涂说 |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一致百虑 |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运斤成风 |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湍,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
不负众望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
对天发誓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又肯着你远来请我?” |
救焚益薪 | 清 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 |
一片志诚 |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峥,这一篇相思令,寄与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
回山转海 |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
毁廉蔑耻 | 明·方孝孺《官政》:“而令不信于下,知不为众之所与也,则益不自重,而为毁廉蔑耻之行。” |
赃污狼藉 | 《三国志 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
浊泾清渭 | 《诗经 邶风 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