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幡招魂的成语故事


扬幡招魂

拼音yáng fān zhāo hún

基本解释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1回:“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


暂未找到成语扬幡招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扬幡招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鬼头鬼脑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德配天地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冒里冒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这粉嫩的手,怎的冒里冒失,捏他一把!”
哭笑不得 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自以为得计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拟于不伦 陈寅恪《论再生缘》:“能读英文者,颇怪其拟于不伦。”
锒铛入狱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打破饭碗算是轻描淡写,其较重者由特务老爷赐予一绑,锒铛入狱,或一命呜呼。”
情不自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过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贽复往。”
搠枪使棒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他庄上如常有搠枪使棒的人来,如何知他做这般的事?”
炊沙成饭 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拉人下水 钱宁《圣人》第26章:“他认为,阳虎诱之于利禄,手法不够精细。拉人下水,先要寻其短处。”
聱牙诘曲 清 郑相如《汉林四传 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卑躬屈节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羊落虎口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杨,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里。这个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睹物兴情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罪大恶极 宋 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明窗净几 宋 欧阳修《试笔 学书为乐》:“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毒泷恶雾 郑泽《登楼叹》诗:“毒泷恶雾纷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东趋西步 汉·焦赣《易林·比之损》:“二人异路,东趋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处。”
浮文套语
吹毛取瑕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更仆难终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凡此之类,更仆难终。”
贻笑千秋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7回:“到底甘尽苦来,一身不保,落得贻笑千秋。”
遗恩馀烈
养虎留患 《东周列国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见逐,岂非养虎留患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