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略兼人的成语故事

拼音dǎn lüè jiān rén
基本解释胆略:勇气和智谋;兼:加倍;兼人:超过别人。形容胆量和谋略胜过常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
暂未找到成语胆略兼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胆略兼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白首之心 |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日复一日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
人仰马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
功成名立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
安之若命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
六神不安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
郐下无讥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
明正典刑 | 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
没上没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
推燥居湿 | 《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 |
潘文乐旨 | 《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
食古如鲠 | 卷盫《<蔽庐丛志>序》:“又或食古如鲠,刻鹄成鹜,崎锜训诂,恒迟回于‘秃伏禾’之文。” |
家长里短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
人人自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
合不拢嘴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
南面称孤 | 《庄子 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
可泣可歌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70首:“见案上有见赐于书,哭似村诸绝,情文双至,可泣可歌。” |
鸠车竹马 | 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 |
压倒一切 |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4年10月21日》:“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
霸王风月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能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 |
海沸江翻 | 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四折:“怒时节海沸江翻,恼时节天昏地惨。” |
静观默察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
个中滋味 | 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
有害无益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那是有害无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