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青云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í shàng qīng yún
基本解释直上:直线上升。比喻官运亨通,直登高位。
出处唐 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直上青云的典故
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青云直上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他一寒如此送他绨袍,待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没有杀他。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直上青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黄雀衔环 |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 |
心烦意乱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
誉满杏林 | |
儿女情长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晋司张华》:“尤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谋臣如雨 | 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
以刑致刑 | 《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
巴结高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
愤时疾俗 | 《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
暮鼓晨钟 | 南北朝 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
齿牙余论 | 《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
目不邪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
放下屠刀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拊背扼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
贯斗双龙 | 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下续示例] |
饥寒交凑 | 《宋书·袁湛传》:“不敦其本,则末业滋章;饥寒交凑,则廉耻不立。” |
恍然若失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
弄獐宰相 | |
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天论》:“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
愁长殢酒 | 唐 韩偓《有亿》:“愁肠殢酒人千里。 |
山吟泽唱 | 明·吴承恩《<留恩录>序》:“夫兔人葛妇,不班于黼芾;山吟泽唱,无谓于律吕。” |
潜濡默被 | 明·文征明《王武宁去思颂》:“惟夫浚德渊微,潜濡默被,出于至诚,而泯于无迹。” |
生功止过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疑》:“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明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 |
老实疙瘩 | 高玉宝《高玉宝》第五章:“也不要像你爹,一辈子是个老实疙瘩,受人欺负。” |
知人料事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知人料事,尤其所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