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藜含糗的成语故事

拼音gēng lí hán qiǔ
基本解释藜:野菜。泛指饮食粗劣。
出处隋 王通《中说 王道》:“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
暂未找到成语羹藜含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羹藜含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余波未平 | |
尊酒相逢 | 唐·韩愈《赠张籍》诗:“尊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载后,我为壮夫君白首。” |
刮骨去毒 |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肩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
通天彻地 |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
言不谙典 |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则见他一时半刻使尽了千方百计,吃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谙典。” |
打牙配嘴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这妇人)常和从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
傍花随柳 | 宋 程颢《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身贫如洗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如今梁鸿学成满腹文章,争奈身贫如洗,沿门题笔为生。” |
不越雷池一步 | 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 |
只鸡絮酒 | 《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
本同末离 | 《后汉书 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
几不欲生 |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羊毛出在羊身上 | 明 唐顺之《公移 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
浃沦肌髓 | 巴金《秋》:“这是不会竭尽的喷泉,这是浃沦肌髓的甘露。” |
蟾宫扳桂 | 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蟾宫扳桂折高枝,书香还有继,天道岂无知。” |
胡思乱量 |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
疾言厉色 |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
取信于民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
何其毒也 | |
行险侥幸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
喟然叹息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
邯郸重步 | 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 |
市无二价 | 《汉书·王莽传上》:“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 |
悬为厉禁 | 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本朝自康熙以来,因为明朝的东林党及几社、复社都是士大夫的不安分,所以悬为厉禁。” |
责备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