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棺篆鼎的成语故事

拼音wǎ guān zhuàn dǐng
基本解释瓦棺:古代陶土葬具;篆鼎:铸有篆文的鼎器。泛指古董文物。
出处唐·杜牧《李贺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暂未找到成语瓦棺篆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瓦棺篆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苦口婆心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
降志辱身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唐 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鼓角齐鸣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
逆流而上 |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
势均力敌 |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
气息奄奄 | 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激薄停浇 | 《梁书 明山宾传》:“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
探观止矣 | |
珠围翠绕 | 元 金好问《书贻第三女珍》:“珠围翠绕三花树,李白桃红一捻春。” |
脱白挂绿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今幸已脱白挂绿,何不且到丈人家里,与他们欢庆一番。” |
加膝坠泉 | 《旧唐书·姜公辅传》:“公辅一言悟主,骤及台司;一言不合,礼遽疏薄,则加膝坠泉之间,君道可知矣!” |
须髯如戟 | 《南史 褚彦回传》:“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 |
淫朋狎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姚公子]自恃富足有余,豪奢成习。好往来这些淫朋狎友,把言语奉承他,哄诱他,说是自古豪杰英雄,必然不事生产,手段慷慨,不以财物为心,居食为志,方是侠烈之士。” |
聚萤映雪 | 《北史·崔赜传》:“未尝聚萤映雪悬头刺股,读《论》唯取一篇,披《庄》不过盈尺。” |
散伤丑害 | 《鬼谷子·中经》:“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
一客不犯二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
黯然无色 | 清 郑燮《题画竹》:“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 |
挑三豁四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7回:“我们这个搅家不良,挑三豁四,丈二长的舌头,谁家着的他罢?” |
儿童之见 | 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
一字长城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
贼人心虚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贼人心虚,那赵昂因有旧事在心上,比王员外更是不同,吓的魂魄俱无。” |
更新换代 | 古华《芙蓉镇》第四章:“可巧那年竹子开花结米,自然更新换代,一山一山的都枯死了。” |
包而不办 | 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 |
敲冰玉屑 | 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后三年,当予亡命,萧永言同醉,见予举似,急索纸而恨无敲冰玉屑,以备恶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