虮虱相吊的成语故事


虮虱相吊

拼音jǐ shī xiāng diào

基本解释虮:虱的幼卵。吊:慰问。虮和虱相互怜悯。比喻自怜即将灭亡。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暂未找到成语虮虱相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虮虱相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珠宫贝阙 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将信将疑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之;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鱼游濠上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下续示例]
指鹿作马 《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白纸黑字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满目疮痍 《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含沙射影 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逢场作戏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南岳让禅师法嗣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研桑心计 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恍恍惚惚 唐·赵蕤《反经·知人》:“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
人微权轻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精进不休 《追求》:“刻苦,沉着,精进不休。”
富国强兵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匡时济俗 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莫可奈何 郭沫若《女神 湘累》:“他们见了凤凰要说是鸡,见了麒麟要说是驴马,我也把他们莫可奈何。”
亡不旋踵 宋·苏辙《<元佑会计录>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兰质熏心 唐 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熏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卖头卖脚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碰。”
食藿悬鹑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臣今幸沽朱绂,而保安子天佑食藿悬鹑,臣窃愧之。”
良莠不一 《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月约星期 元·乔吉《行香子·题情》:“海誓山盟,白玉连环。月约星期,泥金小简。”
抱火厝薪 语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锋芒不露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揣骨听声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余腥残秽 明·方孝孺《畸亭记》:“逐逐于众人之后,求其余腥残秽以自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