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的成语故事


一家之言

拼音yī jiā zhī yán

基本解释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家之言的典故

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走南闯北,收集各种史学资料,用近20年时间撰写出52万余字的《史记》。他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按事实撰写历史,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评价历史人物,他对好友任安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家之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刻舟求剑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争权夺利 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鸡争鹅斗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争鹅斗,叫别人笑。”
家徒四壁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远虑深思 汉·崔寔《政论》:“昔圣王远虑深思,患民情之难防,忧奢淫之害政。”
趁心如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匡合之功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
抽筋剥皮 清 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可知那州县老爷们比娼妓还要下贱!遇见驯良百姓,他治死了还要抽筋剥皮,锉骨扬灰。”
只鸡絮酒 《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桃李之教 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不经之说 唐 无稹《迁庙议状》:“曷若削汉朝不经之说,征殷周可久之文,从亲尽则迁之常规,为万代不朽之定制。”
精悍短小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毕再遇》:“淳熙间,以勇名于军,精悍短小,盖骁将也。”
慷慨激扬 《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革旧图新 宋·刘克庄《宝学颜尚书神道碑》:“国势岌岌如此,乞下哀痛之诏,风厉有位,革旧图新,以回天意。”
进贤用能 《东观汉记·明帝纪》:“进贤用能,各得其所。”
明珠暗投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象箸玉杯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鸡不及凤 《南齐书·王慈传》:“谢超宗尝谓慈曰:‘卿书何当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也。’”
断脰决腹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开口见喉咙 明·唐顺之《与洪方洲书》:“近来觉得诗文一事,只是直写胸臆,如谚语所谓开口见喉咙者。”
临危自省 明·无名氏《云台山》第二折:“我与你指迷途,临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禄如增。”
刑天争神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薄今厚古 宋·杨万里《文帝曷不用颇牧论》:“浅于知而深于思,薄今而厚古,岂特颇牧而已哉!”
投刃皆虚 《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剖玄析微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