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发丝粟的成语故事

拼音háo fā sī sù
基本解释形容极其微小。
出处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暂未找到成语毫发丝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毫发丝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辙鲋之急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篇》:“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源源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光怪陆离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彩争胜,流漫陆离。” |
难舍难分 | 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
气吞湖海 | 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
畏天知命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 |
风尘之警 | 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
唯力是视 | |
言之有序 |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
视死犹归 | 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视死犹归,血刃之祸,于是将起。” |
大快人心 | 《明史 余懋学传》:“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金鼓喧天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 |
谷贱伤农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
眼张失落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 |
金人之缄 | 《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靡衣媮食 | 《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倾耳以待命者。” |
拔地摇山 | 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
月下花前 | 唐 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
披红挂彩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郡买办物件。” |
不知春秋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
光明灿烂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灼然一切处,光明灿烂去。” |
洗脚上船 | 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
挑毛剔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