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篇累牍的成语故事


连篇累牍

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

基本解释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

出处《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连篇累牍的典故

李愕;字士恢,隋文帝时任治书侍御史,很有辩才,文章也写得很好。他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常常华而不实,决定上书给隋文帝,希望通过发布政令来改变当时文风。主意打定,他就着手去写。李愕的《请正文体书》终于写好了,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书中从魏武帝、文帝、明帝说起,谈到了他们祟尚文辞,不重视为君之道,只注重文辞华丽的雕虫小技,下面的人跟着他们,在文辞华丽上大做文章,渐渐形成风格,给后世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及危害,望当今皇上能出政令改变文风。,他觉得自己把要说的话都说清楚了,第二天,他就把奏章递了上去。

隋文帝阅了李得的奏章,不住地点头,当看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时,心想;李愕说得对呀,现在的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谈来谈去,都离不开吟风弄月,真是又长又累赘。这样下去,世俗无论贵贱贤愚,都去吟咏风花雪月,崇尚绔丽文风,追逐功名利禄,可怎么得了哇!于是他下令说:“把李愕的奏章颂示天下”。如以后写来的奏章再刻意注意文风,定严加追究。”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连篇累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藏形匿影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生拉硬拽 李晓明《平原枪声》:“杨百顺便指挥那两个伙计一齐动手,生拉硬拽地把她弄走了。”
转危为安 汉 刘向《<战国策>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点头道是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不觉点头道是。”
战无不克 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
不可终日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蓝田生玉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晴天打霹雳 贺敬之《白毛女》:“猛听叫喜儿顶租子,好比晴天打霹雳!”
此问彼难 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
直眉睖眼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那个直眉睖眼的小子是他们的炮手呵!”
倒四颠三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3回:“来呵!到明日,只弄得倒四颠三,一个黑沙,也是不值。”
望眼欲穿 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机心械肠 清·李渔《意中缘·错怪》:“非吾辈,真鄙儒,机心械肠全未除。”
放言遣辞 晋·陆机《文赋》:“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鸦没鹊静 《红楼梦》第五十回:“我因为到了老祖宗那里,鸦没鹊静的,问小丫头子们,他又不肯叫我到园里来。”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长往远引 明 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兼收并采 宋·曾巩《谢章学士书》:“兼收并采,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无弃材也。”
笔墨之林 汉 王充《论衡 对作》:“汉家极笔墨之林,书论之造,汉家尤多。”
异名同实 《庄子·知北游》:“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轩昂魁伟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宋江看孙安轩昂魁伟,一表非俗,下阶迎接。”
言出祸从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玄衣督邮 晋·崔豹《古今注·鱼龟》:“龟名玄衣督邮,鳖名河伯从事。”
五申三令 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玉律金科,虑爽重轻之信;五申三令,渐乖训抚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