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无猜的成语故事

拼音liǎng xiǎo wú cāi
基本解释猜:猜疑;避嫌。形容男女在幼小时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不避嫌疑。
出处唐 李白《长干行》诗:“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两小无猜的典故
古代金陵城长干里街道住着两户人家,两家均有孩子,他们从小在一起玩耍,毫无猜疑,小男孩骑着竹竿当马,欢快地跑出来,女孩见梅树上长着许多青梅就叫男孩去摘。男孩给他摘下许多。后来两个小孩长大结为夫妻,双双恩爱白头到老。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两小无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昂首伸眉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 |
评头论足 |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态度,评头品足。” |
至高无上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
断墨残楮 | 明 王世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 |
猿啼鹤唳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两崖分虎踞龙盘,四面有猿啼鹤唳。” |
荒谬不经 |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留枕之说,荒谬不经,考阿甄与陈思,年齿悬殊。” |
死里求生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合我师傅父女两人,费了无限精神,成全得我转祸为福,死里求生,重归故里。” |
倒屣而迎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一日,曹往谒之,李倒屣而迎。” |
道长争短 | 林如稷《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
云天高谊 | 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总戎,云天高谊,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东摇西摆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8回:“只见那边妖妇妖尼,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 |
架海擎天 |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 |
大快人心 | 《明史 余懋学传》:“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 |
流口常谈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
乱扣帽子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你乱扣帽子。” |
日不移晷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
合不拢嘴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
以大欺小 | 清·李渔《无声戏》第11回:“又怕阿叔一同回去,以大欺小,分不均匀,故此瞒了阿叔,背了乃祖,做了个高才捷足之人。” |
苦思恶想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 |
重增其放 | |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年迫日索 | |
才大气高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九卷:“李白虽则才大气高,遇了这等时势,况且内翰高情,不好违阻。” |
凄风冷雨 | 《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