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之士的成语故事

拼音yǒu shí zhī shì
基本解释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出处汉 刘向《说苑 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暂未找到成语有识之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有识之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摇钱树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只是你的娘,把你当个摇钱之树,等闲也不轻放你出去。” |
好语如珠 | 宋·苏轼《次韵答子由》诗:“好语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
流言止于智者 | 《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
外柔内刚 | 《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
溯源穷流 | 《清史稿·艺术·杨沂孙传》:“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
粲然可观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表古雅之道,粲然可观。” |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
流落他乡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 |
肉薄骨并 | 《元史 郝经传》:“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 |
铿镪顿挫 | |
跬步不离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
待月西厢 | 唐 元稹《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忍饥受渴 | |
隔世之感 | 宋 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
悄悄话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现在他们还在后房里,鬼鬼祟祟,说悄悄话。” |
行短才高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拂记·英雄投合>》:“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
观者如织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礼预教车象》:“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 |
乘舆播迁 | 《明史·王竑传》:“向使乘舆播迁,奸党犹在,国之安危未可知。” |
盛筵必散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
裂石流云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
目眢心忳 | 清·恽敬《祭张皋文文》:“四瀛茫茫,日月何遒,目眢心忳,已矣谁俦。” |
春祈秋报 | 《诗经·周颂·载芟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孔颖达疏:“既谋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祈秋报,故次《载芟》、《良耜》也。” |
名声过实 |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豨传赞》:“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
眼高于天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6回:“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 |
乐水乐山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