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群之才的成语故事

拼音yì qún zhī cái
基本解释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
出处汉·徐幹《中论·虚道》:“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
暂未找到成语逸群之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逸群之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赏心悦目 | 《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
闭关锁国 | 《周易 复》:“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
激薄停浇 | 《梁书 明山宾传》:“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
兹事体大 | 东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
冷语冰人 | 宋·曾造《类说·〈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
踌躇不决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
枉己正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 |
万全之策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表传》:“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将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
拾带重还 |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
梧桐一叶落 | |
絮果兰因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 |
金舌弊口 | 《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
响震失色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
黏皮带骨 | 宋·黄庭坚《钟离跋尾》:“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浏离,如禅家黏皮带骨语。” |
闲情别致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2回:“我们是有公事来的,拿我们丢在一边,倒有闲情别致在里头替人家画画儿!” |
凤附龙攀 |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
珠履三千 | 唐·李白《江上赠窦长史》:“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
浅斟低唱 | 宋 陶穀《清异录 释族》:“李煜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 |
引锥刺股 |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清贫寡欲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清贫寡欲,终日长蔬,虽有妻子,独处山舍。” |
束在高阁 |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签轴,蠹落帙帷。” |
同心一力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
兄终弟及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沾益州土知州安边,旧土官安远之弟,兄终而弟及者也。” |
求名责实 | 唐·刘知畿《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
尊主泽民 | 宋·苏轼《与李公择书》之十一:“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