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逐鹿的成语故事


中原逐鹿

拼音zhōng yuán zhú lù

基本解释中原:古代指我国中部;跟边疆相对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权或争逐的对象。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也作“逐鹿中原”。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中原逐鹿的典故

晋朝时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中赵国国王石勒十分有才干,但自以为是,有一次他问大臣徐光他能与历史上哪位皇帝相提并论。徐光答复为汉高祖刘邦。他笑道他只能做刘邦的部下,但与刘秀并驱于中原,相互较量,那就不知鹿死谁手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中原逐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条龙 张平《抉择》:“据说现在时兴的已经是一条龙服务:跳舞、吃饭、桑拿、唱歌、打牌,从下午开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过门不入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是非只为多开口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及瓜而代 《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为时尚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原来为时尚早,吴家未曾开得大门。”
末大不掉 唐·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防微杜渐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观貌察色 《韩非子 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缓急轻重 清·顾炎武《日知录》第七卷:“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匪伊朝夕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我有志,匪伊朝夕。”
捏捏扭扭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须知有一种不自重的女子,专欢喜涂脂抹粉,见了人,故意的捏捏扭扭,躲躲藏藏的。”
闷海愁山 元 施惠《幽闺记 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安若泰山 《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孤军奋战 《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赭衣满道 《隋书、酷吏传序》:“昔秦任狱吏,赭衣满道。”
鸡鹜争食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墙面而立 《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无为自成
感今惟昔 晋·卢谌《赠刘琨》诗:“瞻彼日月,迅过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凤吟鸾吹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忽听得歌声嘹亮,凤吟鸾吹,不足喻其美。”
贱敛贵出 唐 韩愈《曹成王碑》:“王始政于温,终政于襄,恒平物估,贼敛贵出。”
视民如伤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鳞集毛萃 金·王若虚《送王士衡赴举序》:“肩摩踵曳鳞集毛萃。”
嫌好道歹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四:“逐日送些茶饭,嫌好道歹,且是得人憎。”
称斤约两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