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憎分明的成语故事


爱憎分明

拼音ài zēng fēn míng

基本解释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处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暂未找到成语爱憎分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爱憎分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轻而易举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兵戎相见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文质彬彬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外方内圆 《后汉书·致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圆),朋党奸,罔上害人。”
耳食之言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命运多舛 唐·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原始反终 《易·系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高亨注:“此言‘圣人’考察万物之始,故知其所以生,究求万物之终,故知其所以死。”
斗霜傲雪
雀屏中选 《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筐箧中物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此人家筐箧中物耳。”
登山踄岭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年高望重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马寅初先生,也……”
鸿离鱼网 清·黄遵宪《已亥杂诗》:“鸿离鱼网惊相避,无信凭谁寄与渠。”
狗眼看人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七回:“这当儿店小二三脚并两脚赶了进来,一副狗眼看人低的神态拉着胡狲的手就要往外赶。”
美意延年 先秦 荀况《荀子 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方底圆盖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舌剑唇枪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一介不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银钱一道,一介不苟。”
缄口不言 《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泰山可倚 清·郑志鸿《常语寻源》下卷:“人以国忠为泰山可倚,吾视之如冰山耳,若皎月既升,得无失所恃乎?”
老生常谭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一人有庆 《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捉奸要双,抓贼要赃 刘流《烈火金钢》第26回:“你别着急啊,捉奸要双,抓贼要赃,慢慢地来,等抓住他的证据再说。”
别有匠心
管蠡窥测 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唐以来选诗不下数十家,皆管蠡窥测,刊落靡芜,独存大雅者一人,高廷礼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