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莫违的成语故事

拼音dé yīn mò wéi
基本解释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为,及尔同死。”
暂未找到成语德音莫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德音莫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千古罪人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不独老杨禽兽,作千古罪人,即弟辈以小人之心推测君子,亦应抱愧。” |
不亦乐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渐入佳境 | 《晋书 文苑传 顾恺之》:“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
覆车之辙 | 《旧五代史·晋书·李专美传》:“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以赏无赖之军,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
贫儿曝富 | 宋·苏轼《与程全父书》:“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一部,若了此二书,便得贫儿曝富也。” |
去逆效顺 | 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
如嚼鸡肋 |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如渴如饥 | 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
身当矢石 | 《晋书·王鉴传》:“昔汉高、光武二帝,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身当矢石,栉风沐雨,壶浆不赡,驰骛四方。” |
伸头缩颈 | 清·翟灏《能人编·身体》:“豪门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
相辅而行 |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
日出不穷 |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而新书新报日出不穷者,无愚智皆读之。” |
宛转悠扬 | 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
山盟海誓 | 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
旗布星峙 | 汉·王粲《游海赋》:“若夫长洲别岛,旗布星峙。” |
阴疑阳战 | 《周易 坤》:“阴疑于阳必战。” |
洁浊扬清 | 《新唐书·王珪传》:“至洁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
韫椟待价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 |
齐名并价 |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
惊心骇瞩 | 《宋书·孔琳之传》:“降死之生,诚为轻法,然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是以盘盂有铭,韦弦作佩,况在小人,尤其所或目所不睹,则忽而不戎,日陈于前,则惊心骇瞩。” |
言微旨远 | 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王道》:“圣哲垂训,言微旨远。” |
又生一秦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
稀世之宝 | 宋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父子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 |
从者如云 | 宋·陈亮《祭陈肖夫文》:“从者如云,得者宁几?” |
置水之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