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故事

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成语故事


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拼音chī kǔ zài xiān,xiǎng shòu zài hòu

基本解释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

出处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


暂未找到成语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主人翁 明·洪应明《菜根谭》:“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大错特错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相得益章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虎不食儿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趁心如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班荆道故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
不名一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沁入肺腑 清·张岱《陶庵梦忆·乳酪》:“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
凭几据杖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尽欢而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命酒更酌,尽欢而散。”
至尊至贵 汉·荀悦《前汉纪·宣帝纪三》:“出门则乘骈辎,下堂则从傅母,进退则鸣佩玉,内饰则结纫绸缪。此则至尊至贵所以自敛,制不自恣纵之义也。”
幼学壮行 《孟子 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画荻教子 《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琴瑟之好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苟安一隅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螳臂挡车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女中豪杰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寠易心,此乃女中豪杰。”
大处着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偷东摸西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那个弟子孩,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吧。”
行峻言厉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委曲周全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我只要委曲周全称家主一桩大事,并无欺心。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鼓噪四起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沉雄悲壮 王国维《人间词话》:“白仁甫秋夜语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槌骨沥髓 宋·陆九渊《与宋漕》:“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