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壤之觉的成语故事

拼音tiān rǎng zhī jué
基本解释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暂未找到成语天壤之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天壤之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有机可乘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0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待何时?” |
三盈三虚 | 汉·王充《论衡·讲瑞》:“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出。” |
怀觚握椠 | 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椠之伦,介景者锵军,祝延者漎萃。” |
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二回:“也不像两个人打,就如一对猛虎争餐,擂台上流做一团。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
襟怀坦白 |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
白发青衫 | 宋 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琼林宴罢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 |
连篇累帧 | 清·周亮工《重阳后二日》诗:“连篇累帧真难竟,引睡能消字几行。” |
何必当初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
无何有之乡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
江东父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弄巧反拙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西子捧心,愈见增妍;丑妇效颦,弄巧反拙。” |
为国为民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
从善若流 | 《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
萧规曹随 | 汉 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阺隤。” |
有始有终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
大费周折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惟恐他别生枝叶,那时更难拿获,倒要大费周折呢。” |
极而言之 | 明 袁宏道《与仙人论性书》:“极而言之,亦是心形炼极所现之象。” |
步月登云 | 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
随声逐响 | 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随声逐响之过也。” |
渺然一身 | 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
斐然向风 | 汉·贾谊《过秦论下》:“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 |
转死沟渠 | 《梁书·武帝纪上》:“征发闾左,以充缮筑。流离寒暑,继以疫厉,转死沟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乌鸢是厌。” |
雀角之忿 | 《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
研精阐微 | 清·薛福成《书工商核给凭单之例》:“而一二千年以来,亦竟无一人研精阐微,为斯民辟妙用,为天下扩美利者,此无他,政权不足以鼓舞之也。” |
拔群出类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必有天才,拔群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