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之可惜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zhī kě xī
基本解释扔掉它未免可惜。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弃之可惜的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在斜谷界口驻军很多天,如果进兵有马超的军队阻拦,要收兵担心被马超耻笑,陷于进退两难的地步,他只吃饭时将领夏侯惇来请示晚上军中的口令,曹操看见汤中有鸡肋就随口说“鸡肋”,杨修听到后就叫士兵准备撤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弃之可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任怨任劳 | 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中郎有女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天津吕某,妇某氏……相夫子,事事尽礼。中郎有女,年十四,已字人。” |
一丝一毫 | 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
劝善惩恶 | 《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
半吞半吐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
连类比物 | 《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
官轻势微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
思若涌泉 |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强记冶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
中心摇摇 |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为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混应滥应 | |
见惯不惊 | 宋·邵雍《首尾吟135首》:“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
心花怒发 | 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一旦心花怒发,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 |
百结愁肠 | 宋 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词:“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
碎尸万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林冲喝道:‘你这个害民强盗,我早晚杀到京师,把你那厮欺君贼臣高俅,碎尸万段,方是愿足。’” |
肉山酒海 |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
风清月明 | 明 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 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
十拏九稳 | |
铢两分寸 |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
斐然乡风 | |
燕金募秀 | 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
不伏水土 |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役杀伤。” |
闩门闭户 | 清 李雨堂《五虎征西》第六十七回:“且待候至日落西山,吃过晚膳,不坐马匹,带了八个排军徒步悄悄同行,至半个时辰已到了天王庙。将已二更时候,左右人家多已闩门闭户,庭园寂静无声。” |
毫无所得 | 方志敏《清贫》:“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