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四海的成语故事

拼音wǔ zhōu sì hǎi
基本解释泛指世界各地。
出处司马达《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暂未找到成语五洲四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五洲四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歌功颂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义不容辞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去故纳新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
冤家路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
地利人和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一鞭一条痕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
聚沙成塔 |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
白浪掀天 | 唐 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
绝长补短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七慌八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
格天彻地 |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 |
孺子可教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
奉扬仁风 | 《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
先人后己 |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
百年之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
贪求无厌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
迫不可待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9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
方趾圆颅 | 《南史 陈纪上 高祖》:“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圆颅,万不遗一。” |
茂林深篁 | 清·顾禄《桐桥倚焯录》第一卷:“虎丘山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 |
敝盖不弃 | 《礼记 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
七窍流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 |
珠残玉碎 | 唐·王犀登《李翰林分体全集序》:“于友刘少彝取李杜集合刻之,前此非无合刻者,然苍素溷淆,元黄杂遝,笺注训怙,人自为政,蒙茸猥琐,犹疥厉虮虱,使二先生之作不免珠残玉碎。” |
高官尊爵 | 《庄子·让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
丹铅甲乙 | 清·戴名世《<陈大士稿>序》:“千子慨然悯之,取一代之文,丹铅甲乙,辨其黑白。” |
伤化败俗 | 《汉书·货殖传》:“又况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之徒,犹夏齿列,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