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渴饮鸩的成语故事


止渴饮鸩

拼音zhǐ kě yǐn zhèn

基本解释鸩:毒酒。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


暂未找到成语止渴饮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止渴饮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连绵不绝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毛骨悚然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轩然大波 唐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仁义之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笼鸟池鱼
左提右挈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
太平盛世 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壮士断腕 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不随以止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后悔莫及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廷争面折 《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平生之志 唐·杜甫《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管见所及 《抱朴子 勤求》:“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
为小失大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揽辔澄清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咏桑寓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蚌鹬争衡 蔡寅《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纤毫不爽 南朝·梁·沈约《宋书·律历志》:“凡此四蚀,皆与臣法符同,纤毫不爽。”
矫枉过当 清 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
独行独断 郭希仁《从戎纪略》:“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四标’字样,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调遣布置,独行独断。”
益无忌惮 宋·朱熹《壬午应诏封事》:“适所以使之窥见我之底蕴,知我之无谋,而益无忌惮耳。”
但愿如此 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