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指目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o lù zhǐ mù
基本解释指目:手指而目视。道路上的人用手指着,用眼看着。形容事情十分明显。
出处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迄今抗战阵营中尚潜伏着若干妥协主和分子,道路指目,当非空穴来风。”
暂未找到成语道路指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道路指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粗服乱头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
圆凿方枘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
单枪匹马 | 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例行公事 | 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
海外奇谈 | 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
措手不及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
密不可分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
回肠九转 | 《柳荫记》:“难坏人这阵无计想,好叫人回肠九转无主张。” |
明珠弹雀 | 汉 扬雄《太玄 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
高人胜士 |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制作楷模》:“或有逸品,皆高人胜士寄兴寓意者,当求之笔墨之外,方为得趣。” |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白雪阳春 | 宋 王禹偁《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白雪》《阳春》之句,空炫清新。” |
肮肮脏脏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 |
风木叹 | 宋·陆游《焚黄》:“早岁已形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诗。” |
礼崩乐坏 | 清 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
面面厮觑 |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到家中问丈人丈母,两个面面厮觑。” |
打肿脸装胖子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你也不要在我老张面前打肿脸装胖子,硬不要朋友帮助。” |
潜蛟困凤 |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有日皇风动,黎民欢颂。那时呵,看潜蛟困凤,终须腾踊。” |
埋三怨四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我堂客总是埋三怨四,’谢庆元讲到这里,侧耳听听帐子里已经起的均匀微细的鼾息。” |
半身不摄 | 《魏书·孟鸾传》:“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摄,扶载归家,其夜亡。” |
蹙国丧师 | 《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惟闻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 |
倏忽之间 |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乎。” |
龙腾虎蹴 | 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冲阵,龙腾虎蹴,以四人败敌八百。” |
自寻短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人家并没有威胁他,是他自寻短见。” |
雨散云收 | 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