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蚤虱的成语故事

拼音kǒu zhōng zǎo shī
基本解释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出处《韩非子·七术》:“(王)以临东阳,则邯鄣口中虱也。”
暂未找到成语口中蚤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口中蚤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人非草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
杯水之谢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
取予有节 | 《淮南子·本经训》:“取予有节,出入有时。” |
尔诈我虞 |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钟鸣鼎食 | 唐 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勉勉强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胡镜孙说有公事面回,然后勉勉强强见的。” |
月朗星稀 | 王愿坚《七根火柴》:“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 |
盲目崇拜 | 梁遇春《醉中梦话(二)》:“屈服于权威的座前已是我们的国粹,新文学家用不着再抬出许多沾尘不染的洋圣人来做我们盲目崇拜的偶像。” |
河鱼之疾 | 《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
欢欣若狂 | 吴玉章《辛亥革命》:“当变法的诏书一道道地传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赞成变法的人,真是欢欣若狂。” |
执经叩问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葛屦履霜 | 《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
杨柳宫眉 | 元·刘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鲁彦《西安印象》:“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然又引经据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倚庐之望 | 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倚庐之望;而啮臂未仕,非图高盖之荣。” |
泄泄沓沓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
大水冲了龙王庙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七回:“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咧!” |
魑魅罔两 | 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
变动不居 | 《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孔颖达疏:“言阴阳六爻更互变动,不恒居一体也。” |
行崄侥幸 | |
逐利争名 | 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 |
萧敷艾荣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
言发祸随 | 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
奇葩异卉 | 《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 |
拔萃出群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