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故事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成语故事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拼音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基本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典故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张徨失措 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无可奈何花落去 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朦朦胧胧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1回:“走了一五更,天色朦朦胧胧,尚未明亮。”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星驰电掣 《周书·段永传》:“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
高唱入云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螳臂扼辙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枯骨之馀
鸿业远图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若国家不为体恤,不为保护,则小者无以觅蝇头微利,大者无以展鸿业远图。”
傲头傲脑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出死入生 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诚之神,感天动地。”
尺蠖求伸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家反宅乱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月娘道:‘他见你家反宅乱要去,你管他腿事?’”
节变岁移 唐·牛肃《纪闻·牛应贞》:“今节变岁移,腊冬春首,照晴光于效甸,动暄气于梅柳,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
旱魃为虐 《诗经 大雅 云汉》:“旱魁为虐,如惔如焚。”
齐心一致 毛泽东《论持久战》:“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
一卧不起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自从倩女孩儿在折柳亭与王秀才送路,辞别回家,得其疾病,一卧不起。”
失惊打怪 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行流散徙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依希犹记 宋·苏轼《题灵峰寺壁》:“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犹记妙高台。”
割须换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敛声匿迹 《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
一壸千金
废然思返 茅盾《追求》:“只有极懦怯的人才是只看见了一块尖石头遂废然思返,这种人是不配有憧憬的。”
威凤一羽 《梁书·刘遵传》:“及弘道下邑,未申善政,而能使民结去思,野多驯雉,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