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即合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pāi jí hé
基本解释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暂未找到成语一拍即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拍即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开柙出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胡说八道 | 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
南柯一梦 |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
半信半疑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
至死不变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
亿兆一心 | 毛泽东《祭文 祭黄帝陵》诗:“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
皇皇不可终日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 |
罚一劝百 | 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
道边苦李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花狸狐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2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 |
只身孤影 | 宋·葛长庚《水龙吟》词:“人间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 |
杨柳宫眉 | 元·刘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
发科打诨 | 明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
幼学壮行 | 《孟子 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
六畜兴旺 | |
琵琶别抱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茹古涵今 | 唐 皇甫湜《韩文公墓志铭》:“茹古涵今,无有端涯。” |
掀雷决电 | 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其驱驾气势,若掀雷决电,撑扶于天地之垠。” |
哀鸿满路 | 清 洪昇《长生殿 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 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
年丰时稔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 |
讨逆除暴 | 《晋书·张轨传》:“所以讨逆除暴,成功济务,宁宗庙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废也。” |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 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
怫然不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