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于竹帛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ù yú zhú bó
基本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出处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暂未找到成语著于竹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著于竹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知止不殆 |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子子孙孙 | 《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
郑人争年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
千载一会 |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千载一会,论说无疑。” |
忍辱含垢 | 汉 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风行雷厉 |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
流离播迁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2回:“一旦变起仓卒,遂至流离播迁,犹幸天命未改,人心未去,天子虽不免蒙尘,储君却已得践祚。” |
如汤沃雪 | 汉 枚乘《七发》:“小汴大歠,如汤沃雪。” |
地久天长 |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龙蟠虎踞 | 晋 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
民熙物阜 |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民熙物阜岁时丰,三边烽火息,四海受恩隆。” |
一灯如豆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一卷:“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
志满气骄 | 《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也先不道,志满气骄,将有长驱深入之势,不可不预之防。” |
战火纷飞 |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傲睨一切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他当红的时候,是傲睨一切的,多少同寅,没有一个在他眼里的。” |
保家卫国 | 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
雕肝镂肾 | 清·许印芳《<诗品>跋》;“虽极雕肝镂肾,亦终惝恍而无赁。” |
以长攻短 | |
戴大帽子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8回:“中丞穿的是件接衫,也没有戴大帽子。” |
闲话休题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闲话休题。如今且说杭州城中一个团头姓金名老大。” |
衽扱囊括 | 清 唐甄《潜书 两权》:“天下多群盗,衽扱囊括,可次取也。” |
四冲八达 |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横通》:“然通之为名,盖取譬于道路,四冲八达,无不可至,谓之通也。” |
凭河暴虎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洞宾问答>》:“漫夸他陆地行舟,也何用凌空举鼎,凭河暴虎皆亡命,蝇头蜗角纷争。” |
包羞忍辱 | 明·王廷讷《狮吼记》:“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