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指点点的成语故事

拼音zhǐ zhǐ diǎn diǎn
基本解释指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暂未找到成语指指点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指指点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无所有 |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软红十丈 | 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
得不偿失 | 宋 陆游《<方德亨诗集>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
放冷箭 | 鲁迅《无花的蔷薇》:“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 |
东砍西斫 | |
冠履倒施 |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
岩穴之士 |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其君见好岩穴之士,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 |
鸣鼓而攻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病病歪歪 |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你教大爷歇歇吧,他病病歪歪!” |
连类比事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与《商君书》,皆《韩非》之类,然其连类比事,不逮《韩非》远甚。” |
审时度势 | 明 沈德符《野获编》:“刘欲华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 |
口不应心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
优柔失断 |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
染蓝涅皂 |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中》:“姚司马者,寄居汾州……经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灯挫针,染蓝涅皂,未尝暂息,然莫见其所取也。” |
惶悚不安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
素不相识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
向壁虚造 |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
埋三怨四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我堂客总是埋三怨四,’谢庆元讲到这里,侧耳听听帐子里已经起的均匀微细的鼾息。” |
一岁九迁 | 《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
操切从事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功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 |
束手自毙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粌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
失精落彩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四折:“许佳期无处追寻,走海上失精落彩。” |
睚眦之忿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 |
传为美谈 | 《公羊传 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