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高气扬的成语故事

拼音zú gāo qì yáng
基本解释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暂未找到成语足高气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足高气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声不响 |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
患难与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
恩荣并济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
发愤图强 |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
秋月春风 | 唐 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
望风捕影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
苦不堪言 |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务去陈言 | 清·朱彝尊《鱼计庄词》序:“休宁戴生锜,从余游,其为词,务去陈言。” |
忧患余生 | 沈砺《感怀》:“光阴潦草歇繁华,忧患余生辄自嗟。” |
离析涣奔 | 明·宋濂《进〈元史〉表》:“丰亨豫大之言,壹倡于天历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至正之朝。” |
你唱我和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两人每每你唱我和,做成联句。” |
蜂合豕突 | 明 刘基《春秋明经 公会齐侯楚人败徐于娄林》:“今不然矣,中国之虚实在楚人目中矣!于是荆户乘广之旅,蜂合豕突以败徐于娄林。” |
不欺地下 | |
褚小杯大 | 《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
五陵年少 | 唐·白居易《瑟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自古道:‘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况在途路之中,众人只得隐忍,自行收拾。” |
九死不悔 |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殷浩书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言同勒石 | |
气冠三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高彪传》:“吕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鴠。” |
福衢寿车 | |
打滚撒泼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芳官挨了两下打,哪里肯依,便打滚撒泼的哭闹起来。” |
有仙则名 | 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息交绝游 | 语出晋·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
衣丰食饱 |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