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的成语故事


目瞪口呆

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

基本解释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目瞪口呆的典故

西汉初年,韩信被封为齐王,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就找樊哙共商计策。樊哙自鸣得意,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吓得他目瞪口呆,从而保住主公。面对这淮阴一饿夫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目瞪口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和平共处 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
相提并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满腹文章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人生自古谁无死 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畏威怀德 《国语 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别无长物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拔群出萃 《晋书 夏侯湛传》:“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
十恶五逆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驰名天下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夏屋渠渠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时年三十六,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
饥渴交迫 清·纪昀《滦阳消夏录·齐舜庭》:“昼伏夜行,窃瓜果为粮,幸无觉者,一夕饥渴交迫,遥望一灯荧然。”
狐奔鼠窜 宋书 《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累土至山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卷:“累丝至疋,累土至山,累业至圣,累灵至真,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
画龙点晴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骗口张舌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你道是同心共胆,还待要骗口张舌,我只问你三回两歇,怎送的我二足双瘸!”
男尊女卑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
一噎止餐 语出《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人心隔肚皮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出位僭言 唐·柳宗元《上裴晋公度献唐雅诗启》:“出位僭言,惶战交积。”
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天荆地棘 明·刘永锡《行路难》诗:“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
析律贰端 《汉书 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释非,以成其罪。”
终身之丑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老菜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骛万世之患,抑固瘘耶。忘其略有弗反耶。惠以欢为骛,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
擗踊哀号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
苦绷苦拽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向日那些旧朋友,还道是昔日的晃大舍,苦绷苦拽,或当借了银钱,或损折了器服,买了礼,都来与晃大舍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