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柱的成语故事


擎天柱

拼音qíng tiān zhù

基本解释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只见两条红标注,恰与坊巷牌额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写道:‘太原相扑擎天柱任原’。”


暂未找到成语擎天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擎天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离心离德 《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饿虎吞羊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千真万确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匡超人大惊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间才会着他,怎么就拿了?’景兰江道:‘千真万确的事。’”
董狐直笔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盲人摸象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稠人广众 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眉眼传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发名成业 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一抵京师就明经试,退曰:‘此不足发名成业。’”
不毁之制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
向平之愿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般一走,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平之愿了。”
移风易尚 明 刘基《〈苏平仲文集〉序》:“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
一表人物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捉襟肘见 《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空心汤团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5回:“我勿去哉!空心汤团,吃饱来里,吃勿落哉!”
打狗欺主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七回:“俗话说,打狗欺主,太岳呀,我看你是成心要撕破脸皮与老夫作对了。”
两两三三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上卷:“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两相抵。”
爱素好古 先秦 李耳《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盗钟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山陬海筮 清 王晫《今世说 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强加于人 王朔《过把瘾就死》:“你就是这么霸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强加于人,而我不吃这一套!”
注萤沃雪 《梁书·侯景传》高澄与景书:“若使旗鼓相望,埃尘相接,势如沃雪,事等注萤。”
撒手人寰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程继先、王凤卿也撒手人寰。”
言者不知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挑毛剔刺
生情见景 明·无名氏《活拿萧天佑》第三折:“我见他气昂昂威风自逞,雄赳赳施逞些气性,使不着你叫丫丫寻棕见影,你看我两阵前生情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