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金蹈海的成语故事


辞金蹈海

拼音cí jīn dǎo hǎi

基本解释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辞金蹈海的典故

战国时期,秦国军队攻打赵国,齐人鲁仲连以利害劝说赵魏两国大臣,阻止秦昭王称帝,并表示如果秦昭王称帝,他就跳海而死。秦军败退后,赵国的平原君拿出千金酬谢他,他拒不接受,认为为人排难解纷而索取酬金是商人的作风。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辞金蹈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声势浩大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有勇有谋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鹤发童颜 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雄伟壮观
光风霁月 宋 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直道不容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时。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
万里无云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是可忍,孰不可容 《梁书·元帝纪》:“毕、原、……是可忍也,孰不可容!”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软刀子 鲁迅《集外集拾遗·老调子已经唱完》:“我们的老调子,也就是一把软刀子。”
拒狼进虎 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黯然伤神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
大声疾呼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造车合辙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五卷:“反观序《修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
咏桑寓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恩不放债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正是恩不放债。”
卖头卖脚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碰。”
被发缨冠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萧曹避席 《旧唐书 李德裕传论》:“语文章,则严、马扶轮;论政事,则萧、曹避席。”
银山铁壁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元城在南都,似个银山铁壁。”
群居和一 战国·赵·荀况《荀子·策辱》:“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烘云托月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得意忘筌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