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公钜人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ng gōng jù rén
基本解释见“名公巨人”。
暂未找到成语名公钜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名公钜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白首之心 |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连篇累牍 | 《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败于垂成 | 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
串亲访友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六章:“像个平常串亲访友的人,不紧不慢地朝东北的黄庄走去。” |
列土分茅 |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
日上三竿 | 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
无聊赖 | 《晋书·慕容德载记》:“惟朕一身,独无聊赖。” |
别有天地 | 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 《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
不待蓍龟 |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
三番五次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
取法乎上 | 老舍《我怎样写火葬》:“假若文艺作品的目的只是为给人娱乐,那么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便根本不应存在。我们似应当‘取法乎上’吧?” |
孔席不暖 | 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大煞风景 | 唐 李商隐《杂纂》:“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磨磨蹭蹭 | 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这里一笔,那边一扫,再来磨磨蹭蹭,十来下,成了。” |
俯拾青紫 |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
东讨西伐 |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
打出王牌 | 莫应丰《将军吟》第31章:“他不理江醉章的混话,决心打出自己的王牌,压一压对手的邪气。” |
披毛带角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回:“死的死,活的活,血肉淋漓,束缚的总只是披毛带角。” |
衣锦昼游 | 《魏书 甄琛传》:“未几,除征北将军,定州刺史,衣锦昼游,在为称满。” |
拯溺救焚 |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
一长二短 | 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
号天哭地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只见林冲的娘子,号天哭地叫将来,女使锦儿抱着一包衣服,一路寻到酒店里。” |
引虎入室 | 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