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东就西的成语故事


移东就西

拼音yí dōng jiù xī

基本解释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暂未找到成语移东就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移东就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直抒己见 清 方苞《与李刚主书》:“倘鉴愚诚,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语,一切稚芟,而直抒己见,以共明孔子之道。”
捶胸顿足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鼓角齐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一把手 朱自清《三家书店》:“剑桥是第一把手。”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恭行天罚 《尚书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肥鱼大肉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9回:“登时叫人调排桌椅,摆了八席,让众人坐下,暖上酒来,肥鱼大肉的都搬上来。”
柔情媚态 清 李心衡《金川锁记 陈生》:“[陈生]见一女子,年仅及笄,殆天人也……遂患心疾,辗转昏愦中,忽忆柔情媚态,则哑然笑;又忆浮萍断梗,何处追寻,则啜以泣。”
人怕出名猪怕壮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俗话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
不识东家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枝节横生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洋人每有人命债公等案,均有领事官自理,往往掣我地方官之肘,从前中国各口之枝节横生,亦实由于此。”
乘兴而来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令人寒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们做了封疆大吏,上头还如此不放心我们,听了叫人寒心!”
扁担脱,两头虚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我将这合同一纸慌忙付,倒着俺做了扁担脱,两头虚。”
孤雁出群 清·夏世钦《槐轩论诗法》:“盖首句出韵,名为孤雁入群;末句出韵,名为孤雁出群。”
诛求无厌 《元史 乌古孙泽传》:“湖广平章政事要来木贪纵淫虐,诛求无厌。”
形胜之地 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形胜之地,允属勋贤。”
举措不定
颂古非今 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俭可以助廉 《宋史·范纯仁传》:“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吐属不凡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开道阔达,吐属不凡。”
祸福无偏 明·无名氏《锁白猿》第四折:“果然道祸福无偏,善恶相连,则为你昧己瞒心,因此上惹罪招愆。”
含宫咀徵 景耀月《长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谋,含宫咀徵何悠悠!”
明码实价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这家的主人,是明码实价的汉奸,伪军的少将。”
覆水不收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