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答如响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ng dá rú xiǎng
基本解释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出处《北齐书·杜弼传》:“弼幼聪敏……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
暂未找到成语应答如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应答如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入吾彀中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寸步不离 |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
鬼迷心窍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 |
量力度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
身先士卒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
取以来 | |
传闻失实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水经注>》:“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
沾沾自满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九:“但文采正在沾沾自满于对江世荣的胜利的时候,他并不懂得这只是激动了群众的情绪,这还不能说,群众已完全觉悟,形成了一个运动。” |
博物通达 |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
无可非议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
甘言美语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你们可密访著船家周四,用甘言美语哄他到此,不可说出实情。” |
家长里短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
零零星星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于大郊见杨化零零星星收下好些包数银子,却不知有多少,心中动了火,思想要谋他的。” |
挟泰山以超北海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
信口胡言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
鸭步鹅行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得你(衤肖)宽也那褶下,肚叠胸高,鸭步鹅行。” |
直言危行 | 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 |
剖心泣血 | 清·陈天华《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 |
巧断鸳鸯 | |
不死不生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
鱼烂瓦解 | 宋·叶適《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余又告以鱼烂瓦解,其实未见,今外弱而形饥,非也。” |
龙拏虎跳 | 俞锷《醉歌行》:“说霸争王各不让,龙拏虎跳旦复昏。” |
恬然自得 |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
心驰魏阙 | 宋·陆游《会庆节贺表》之一:“敛时百福,享国万年。臣迹遐陬,心驰魏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