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作道理的成语故事


再作道理

拼音zài zuò dào lǐ

基本解释亦作“再做道理”。谓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暂未找到成语再作道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再作道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弱不胜衣 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弄巧成拙 宋 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不遗余力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人急计生 元 施惠《幽闺记 文武同盟》:“粉墙这等高峻,如何跳得过?自古道人急计生,不免攀住这杏花梢,跳将过去。”
作嫁衣裳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辞多受少 《周书 裴文举传》:“宪矜其贫窭,每欲资给之。文举恒自谦逊,辞多受少。
花花太岁 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
耳熏目染
雪压霜欺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受了些风吹日炙,雪压霜欺。”
板板六十四 清 范寅《越谚 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逆天犯顺 《周书·齐炀王宪传》:“直若逆天犯顺,此则自取灭亡。”
一刀两断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尽忠报国 《北史 文苑传 颜之仪》:“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遗文逸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五回:“我苏友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我此行虽因叔命,原为寻访佳人。”
丽藻春葩 唐 冯贽《云仙杂记 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倾肠倒肚 《朱子语录》:“圣人肚肠,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习故安常 陈炽《〈盛世危言〉序》:“中国乃闭关绝市而不能,习故安常而不可。”
目瞪舌彊
发愤展布 康有为《大同书》戍部第一章:“则一现女身,纵天地予以奇才,无复有发愤展布之日,仅为一家一姓育子女。”
箪瓢屡罄 晋·陶渊明《自祭文》:“箪瓢屡罄,希谷瓢饮。”
惑世诬民 明刘若愚《酌中志 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者。”
扬厉铺张 清·王韬《英但自守》:“而载笔者扬厉铺张,若临大敌,赏功之典,至再至三。”
言之有故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
池鱼之祸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产这光景了。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