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武相接的成语故事

拼音zhǒng wǔ xiāng jiē
基本解释同“踵趾相接”。
出处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暂未找到成语踵武相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踵武相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虚文缛礼 |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盖英伦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 |
邦国殄瘁 | 《诗经 大雅 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无风不起浪 | 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无风不起浪,咱能听说,想必不会在天外头,只要下狠心,不愁找不着。” |
期期以为不可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传》:“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
南蛮鴂舌 | |
七折八扣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 |
老蚕作茧 | 宋·苏轼《石芝》:“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 |
旌旗蔽空 | 宋·苏轼《前赤壁赋》:“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道不拾遗 |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
鱼惊鸟散 | 《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
禁暴静乱 | 《隋书·经籍志》:“兵者,所以禁暴静乱者也。” |
热心肠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8回:“你娘好人,有仁义的姐姐,热心肠儿。” |
挺胸突肚 | |
速战速决 |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五十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决的希望。” |
时绌举赢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世家》:“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
不矜不伐 |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不饥不寒 | 《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一日三省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忘生舍死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呀,可怎生帐前空挂着虎皮袍,枉了你忘生舍死立唐朝。” |
施谋用智 | 明·无名氏《破天阵》第四折:“两阵之间,怎生施谋用智,你说一遍,老夫试听者。” |
金屋之选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只是小女貌丑,恐不足岂金屋之选,相烦好言达上。” |
岁序更新 | |
千里借筹 | 清·孔尚任《桃花扇》:“受君恩,爵封列侯;镇江淮,千里借筹。” |
一班半点 | 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 |
煨干就湿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干就湿母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