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的成语故事


不平则鸣

拼音bù píng zé míng

基本解释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平则鸣的典故

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平则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黑漆一团 巴金《谈〈秋〉》:“但是作为读者,我受不了那接连不断的黑漆一团的结尾。”
怕死鬼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14章:“这个怕死鬼,还真是煞费心机哪!”
面从腹非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非。”
不分皂白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秦镜高悬 清 李渔《比目鱼 骇聚》:“若非秦镜高悬,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陨身败名,亦且遗臭万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淡而不厌 章炳麟《辨诗》:“淡而不厌者陶潜,则王维可废也。”
电流星散 清·沈起凤《谐铎·獭祭》:“鹯曰:‘君善捕鱼,我善捕雀,而雀之见我者,往往晓音骇翼,电流星散,以至十不获一。’”
中看不中吃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4卷:“却而今没蛇得弄,中看不中吃,要来无干。”
盛气临人 宋·楼钥《汪公行状》:“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婛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
参伍错综 语出《易 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引狼自卫 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狼自卫之喻。”
凄然泪下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自新改过
掞藻飞声 唐·萧颖士《赠韦司业书》:“今朝野之际,文场至广,掞藻飞声,森然林植。”
昭如日星
斜行横阵 宋·苏轼《水龙吟》词:“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胶鬲之困 《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一推两搡
不期而然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强文假醋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二折:“有一等寒俭的泛泛之徒,他出来的不诚心,无实行,一个个强文假醋。”
傻眉楞眼 管桦《惩罚》:“还不快往前搜索!傻眉楞眼立在那儿干什么?”
非刑吊拷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我实不曾为盗,你们非刑吊拷,务要我招认。”
乘人之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子诚敝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厄,予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