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奔西走的成语故事

拼音dōng bēn xī zǒu
基本解释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
出处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暂未找到成语东奔西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东奔西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头痛治头 |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
鸣锣喝道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落后便是那河台鸣锣喝道前呼后拥的过去。” |
鹊巢鸠占 | 《诗经 召南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
风树之悲 | 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释宝唱》:“临朝端默,过隙子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 |
家烦宅乱 | 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
一长一短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
行同能偶 | 《汉书·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后爵命焉。” |
高业弟子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马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
解粘去缚 | 明·袁宗道《真正英雄从战战兢兢来》:“而竹林诸子,箕踞啸傲于醉乡,见以为能解粘去缚。” |
浓妆艳服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5回:“众宫人都浓妆艳服,骑在马上,一簇绮罗,千行丝竹,从大内直排至西苑。” |
青眼白眼 |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贪蛇忘尾 | 宋·文莹《玉壶清话》:“贪蛇前行,必忘其尾。” |
进荣退辱 | 唐·刘知畿《思慎赋》:“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 |
欲言又止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
修学务早 | 晋·葛洪《抱朴子·勉学》:“盖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易失,故修学务早。” |
昏昏浩浩 | 唐·罗隐《谗书·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转转,昏昏浩浩,有怪有灵,时颠时倒,而子浮浮其间。” |
人多势众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
魂飞魄荡 | 《后水浒传》第六回:“那马上的官人,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生得标致非凡,不胜惊喜……那官人在马上,一时看得魂飞魄荡。”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说不尽百媚千娇,魂飞魄荡。 ” |
励兵秣马 |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
触目崩心 |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缅寻遗烈,触目崩心。” |
抱素怀朴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
折节待士 | 《周书 邵广传》:“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 |
装腔作态 | 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教那厮越装模,越作势。” |
陨身糜骨 | 宋·司马光《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德泽汪洋,天隆地厚,非臣陨身糜骨所能报称。” |
筛锣擂鼓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玩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