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雠雪恨的成语故事

拼音bào chóu xuě hèn
基本解释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出处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暂未找到成语报雠雪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报雠雪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毛骨悚然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
同垂不朽 | 《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烈士的纪念碑,同书写碑文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同垂不朽的。” |
斧破斨缺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隳肝尝胆 | 唐·张九龄《与李侍御书》:“惟教义之所矜,乃讥嫌之见及。恨不能隳肝尝胆,徇知己以求申。” |
丛山峻岭 |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
胯下蒲伏 | 宋 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
长身玉立 |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前一个长身玉立,浓眉大眼……,后一个丰容鬋,光彩照人。” |
旁摇阴煽 | 明·张居正《答河道潘印川论河道就功书》:“追忆庀事之初,言者蜂起,妒功幸败者旁摇阴煽,盖不啻筑室道谋而已。” |
饮水辨源 |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而得体势于《韩非子》、《吕览》者尤深,徒以薄其为人,不欲形诸论说,然后世有识,饮水辨源,其可掩耶?” |
铜唇铁舌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 |
老蚌珠胎 | 清 姚鼐《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以识异》:“金环乘穴真堪信,老蚌珠胎倍可欣。” |
有犯无隐 | 唐·严郢《驳议吕堙》:“公有犯无隐,引经正辞。上是其言,刑为之省。” |
敲金击石 | 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
江流日下 |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
累累如珠 | 《礼记·乐记》:“累累乎端如贯珠。”刘师培《文说》:“师乙论音,累如贯珠。” |
有名无实 | 《国语 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
更待何时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横,到这里却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打更待何时?” |
对症发药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
褒衣缓带 |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
成王败贼 | 清·张岱《皆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 |
宛然在目 | 明·袁宏道《公安二圣夺重修天王殿疏》:“使来者一人斯堂,而文献宛然在目。” |
拯危济困 | |
改柱张弦 |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
又生一秦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
凤舞龙飞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