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死犹生的成语故事


虽死犹生

拼音suī sǐ yóu shēng

基本解释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虽死犹生的典故

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咸阳王元禧积极配合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与汉人的联系,受元宏的遗诏辅佐少主元恪。元禧渐渐居功自傲,图谋反叛,阴谋败露,只好带着尹龙虎出逃。尹龙虎愿意与他共患难,认为为他去死是虽死犹生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虽死犹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倒海翻江 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实实在在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40回:“八王就实实在在问话,孩儿也细细告诉了他,就求他请诏。”
摘瓜抱蔓 语本唐·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
窥间伺隙 汉 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秦)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间伺隙,既并海内之后,以威力为至道,以权诈为要术。”
顿口无言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骂得王庆顿口无言,插烛也似磕头求方便。”
同尘合污 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不稼不穑 《诗经 魏风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辜恩背义 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失惊倒怪 《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乐业安居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蕉鹿之梦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一物降一物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
知人知面不知心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
各奔东西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
啧啧称羡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八回:“那批热中朋友,谁不啧啧称羡。”
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9回:“再要挂搭上他,可说‘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不知痛痒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无伤大体 清 无名氏《静居绪言》:“后人摘集中累句讥之,亦是吹毛求疵,无伤大体,自有公论。”
凫短鹤长 元·关汉卿《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凫短鹤长不能走。”
一面之识 《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望风而靡 《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龙盘虎拏 明·何景明《古松歌》:“龙盘虎拏终有神,白骨苍鳞半枯死。”
嵚崎历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
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
袖里玄机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66回:“又不知,袖里玄机怎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