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勿谓言之不预勿谓言之不预的故事

勿谓言之不预的成语故事


勿谓言之不预

拼音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基本解释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暂未找到成语勿谓言之不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勿谓言之不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丧气鬼
蜂腰鹤膝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大度汪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妹子细观姐姐举止,直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将来必有非常奇遇。”
乘胜追击 《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图财致命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你如今将俺主人摆布死了,故意将这绣鞋揣在怀里,正是你图财致命。”
搬口弄舌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货赂公行 《魏书》:“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一臂之力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呶呶不休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晚弗吾耳,骚吾心!”
研核是非 汉·张衡《东京赋》:“温故知新,研核是非。”
一触即溃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耳食之谈 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无所不可 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蚡事魏其无所不可。”
披发入山 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欢声笑语
暴风骤雨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一不作,二不休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海涯天角 明·刘基《声声慢·咏愁》词:“雨冷云昏日暮,海涯天角轻衾。”
死到临头 李晓明《平原枪声》:“马英如醉方醒,想不到死到临头却暂时逃出一条活命。”
行比伯夷 战国·楚·屈原《九章·桔颂》:“年岁虽小,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高蹈远引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七纵七禽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咬文啮字 胡适《<水浒传>考证》:“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
提灯定损 是网友创造的一个网络词语,指的是江西上饶“恶房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