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糊涂的成语故事


大事不糊涂

拼音dà shì bù hú tú

基本解释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出处《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大事不糊涂的典故

北宋时期,谏议大夫吕端办事公正,是非分明。他为人谦虚谨慎,宋太宗十分信任他,他的名声位于寇准之下。宋太宗不满当时的宰相吕蒙正,想让吕端取代,征询大臣的意见。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说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大事不糊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里通外国 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充栋汗牛 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等闲视之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月没参横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饥不及餐。”
蒸蒸日进 郭沫若《天才与教育》:“大凡一国的政治濒于破产的时候,那一国的文化却转有蒸蒸日进的可能。”
坐而待旦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惜玉怜香 元 张可久《普天乐 收心》曲:“关心三月春,开口千金笑,惜玉怜香何时了。”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黄齑淡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房德日常不过黄齑淡饭,尚且自不全,间或觅得些酒肉,也不能够趁心醉饱。”
遮天盖地 严阵《竹矛 大旗歌》:“啊,团结的大旗,啊,我们遮天盖地的红云!”
三寸金莲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一方之任 《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长幼尊卑 《礼记·乐记》:“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再实之根必伤 《淮南子 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身心交瘁 石三友《金陵野史 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轻裘肥马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探囊胠箧 语出《庄子 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
随时施宜 宋·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变,实有考于将来;随时施宜,亦不为乎无补。”
戎马生郊 《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东窜西跳
仅识之无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自比于金 《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谈言微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序》:“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拨云撩雨 元 刘致《一枝花 罗帕传情》套曲:“用一张助才情砑粉泥金纸,写就那诉离情拨云撩雨词。”
金闺国士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二六○:“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