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克相济的成语故事


相克相济

拼音xiāng kè xiāng jì

基本解释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

出处明·瞿佑《归田诗话·陆浑山火》:“其下则水火相克相济之说也。”


暂未找到成语相克相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相克相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暴发户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等闲之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五经扫地 《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衣宽带松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
书香门户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大德不酬 明·吴麟征《还里人田券书》:“谚云:大德不酬。”
日乾夕惕 语出《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玉树芝兰 《晋书 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混混沄沄 清·龚自珍《明良论》:“举辱国以辱其家,辱其身,混混沄沄,而无所底,厥咎上达下,像似水。”
恩绝义断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惊恐失色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个个惊恐失色,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
物极必返 宋·朱熹《近思录·道体》:“《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之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是。”
热情奔放
收合余烬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变化万端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于天柱山得石室内《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不可胜纪。”
天崩地塌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示例〗忽听得轰的一声,犹如天崩地塌一般。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吃自在饭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那赵聪原是个极贪安宴,十日九不在书房里的,做先生倒落得吃自在饭,得了重资,省了气力。”
擅作威福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方今汉朝献帝在位,被那董卓专权,擅作威福,生杀由己。”
面和意不和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
闭阁自责 《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
装虚作假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一转身,站在梁建对面说:‘我有必要对你装虚作假?’”
终身之恶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
凭河暴虎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洞宾问答>》:“漫夸他陆地行舟,也何用凌空举鼎,凭河暴虎皆亡命,蝇头蜗角纷争。”
束蒲为脯 汉·应劭《风俗通》:“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无噍类矣 《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