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三换九的成语故事


接三换九

拼音jiē sān huàn jiǔ

基本解释接三:新娘出嫁后三天回娘家;换九:结婚九天双方互送礼物。指结婚嫁娶的风俗。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你长大出嫁的时节,我与你打簪环,做铺盖,买梳头匣子,我当自家闺女一般接三换九。”


暂未找到成语接三换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接三换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俗下文字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古古怪怪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9回:“一座古古怪怪的高山,好凶险!”
家见户说 《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杖头木偶
揠苗助长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铜壶滴漏 唐 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指山卖岭
阑风长雨 唐 杜甫《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指掌可取 《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因循敷衍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8章:“炮兵营营长杨某,好像染有嗜好,整天萎靡不振,因此办事也提不起精神,只是因循敷衍。”
南山可移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涉水登山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连昬接晨
今愁古恨 唐·白居易《题灵岩寺》诗:“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冤冤相报 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又谁知苍天有眼,偏争他来早来迟,到今日冤冤相报,解愁眉顿作欢眉。”
形单影单 明·高濂《玉簪记·追别》:“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
以儆效尤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鹰派人物 陆天明《省委书记》:“贡开宸力排众议,已经任命鹰派人物马扬为大山子的第一把手。”
返虚入浑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正直无阿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四战之地 《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适情任欲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
才蔽识浅 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四冲六达 宋·陈师道《徐州学纪》:“徐地东近齐鲁,北属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冲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以意为之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