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风余象的成语故事


遗风余象

拼音yí fēng yú xiàng

基本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出处宋 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


暂未找到成语遗风余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遗风余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光宗耀祖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
将功补过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挂冠求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弱冠之年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第四卷:“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两脚野狐 《旧唐书·杨再思传》:“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讽之,再思闻之怒。”
竹杖芒鞵 宋·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置褒贬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无庸赘述
无事不登三宝殿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娓娓不怠 清·汪琬《朱翁墓志铭》:“与人论古今成败得失大略,若绳引珠贯,娓娓不怠。”
大节不夺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江流日下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露红烟绿 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词:“催花雨小,著柳风柔,都似去年时侯好。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
文宗学府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文宗学府。腾斑马而孤上;英规胜范,凌、许、郭而独高。”
迁乔出谷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有始有终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草行露宿 《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潜消默化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而潜消默化者,又不可以枚举也。”
光彩溢目 《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裴启《语林》:“[石崇]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
弄文轻武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绍怒曰:‘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积劳成瘁 唐·陆贽《李澄赠司空制》:“连年野处,积劳成瘁。”
朝章国故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日记或书信,是向来有些读者的。先前是在看朝章国故,丽句清词,如何抑扬,怎样请托,于是害得名人连写日记和信也不敢随随便便。”
饰非拒谏 《荀子 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十字街口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鼓噪四起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