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文乃武的成语故事

拼音nǎi wén nǎi wǔ
基本解释赞美人文、武兼备。见乃武乃文。
出处唐 王勃《九成宫颂》:“一阴一阳,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图也。”
暂未找到成语乃文乃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乃文乃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虚文浮礼 | |
知法犯法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
今月古月 | 唐 李白《把酒问月》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尝胆卧薪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俯首戢耳 | 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
倾盆大雨 | 宋 苏轼《雨意》诗:“烟拥层恋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 |
有恃毋恐 | 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临敌之时……地势、敌情了如指掌,绘图遍示,使一军谙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战胜攻取如响应声。” |
福寿绵绵 |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则愿的哥哥福寿绵绵,松柏齐肩者。” |
条分缕析 | 《明史 五行志一》:“而传说则条分缕析,以某异为某事之应,更旁引曲证,以伸其说。” |
浑浑沉沉 | 《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
遗风逸尘 | 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人材》:“至于高蹈物表,远引方外,亦皆清隽卓绝志士,是其遗风逸尘,霑被无极。” |
象煞有介事 | 茅盾《子夜》:“屠维岳的法宝就是说大话,象煞有介事,满嘴的有办法,有把握!” |
仗马寒蝉 | 《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 |
骄横跋扈 | 钱宁《圣人》第20章:“为父的季平子,生前骄横跋扈,生下的儿子季桓子,却是孱弱窝囊。” |
恃勇轻敌 | 《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今重荣恃勇轻敌,吐浑假手报仇,皆非国家之利,不可听也。” |
披毛索黡 | 晋 葛洪《抱朴子 接疏》:“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
衣单食缺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 |
一物不知 |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
做人做世 | 欧阳山《三家巷》二四:“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做人做世了,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又《苦斗》六一:“咱们来到这震南农场,原来不是想跟它做人做世,厮守一辈了的。” |
形诸笔墨 | 鲁迅《<出关>的“关”》:“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 |
梦里南柯 | 元·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他实在咽不下玉液金波,谁承望月底西厢,变做了梦里南柯。” |
三千珠履 | 西汉·司马迁《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
生死荣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妾身国破家亡,今日生死荣辱,悉听大王之命。” |
尸利素餐 | 《孔丛子·论势》:“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
粗袍粝食 | 《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