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儒硕德的成语故事

拼音qí rú shuò dé
基本解释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出处唐·张九龄《论教皇太子状》:“必使耆儒硕德,为之师保。”
暂未找到成语耆儒硕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耆儒硕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口坠天花 |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华,同“花”。 |
莫名其妙 |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
答非所问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
得胜头回 | 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
功狗功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今诸君徒能走兽也,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
拔剑论功 | 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
九江八河 | 《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当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龙会,会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 |
假门假事 | 曹禺《日出》第二幕:“我的女儿好咬文嚼字,信耶稣,好办个慈善事业,有点假门假事的。” |
成事不说 | 《论语 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
附骥尾 |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
根深本固 | 《淮南子 泰族训》:“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 |
活神活现 | 杜鹏程《年轻的朋友 第一天》:“他把衣袖一挽,活神活现地比划着说,好像他真的在破坏铁路一样。” |
四海一家 |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
零零星星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于大郊见杨化零零星星收下好些包数银子,却不知有多少,心中动了火,思想要谋他的。” |
烘托渲染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 |
裂土分茅 | 《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
国步多艰 | 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
烟云过眼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
偃革尚文 | 《新唐书·萧俛传》:“穆宗初,两河底定,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遂议太平事,以为武不可黩,劝帝偃革尚文。” |
驻红却白 | |
套言不叙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敬启者:彼此至好,套言不叙。” |
窥觎非望 | 《晋书·桓温传》:“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 |
练达老成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 |
弃旧换新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
韫椟未酤 | 三国·魏·刘桢《处士国文甫碑》:“不计治萃,名与殊路,知我者希,韫椟未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