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破家的成语故事


亡国破家

拼音wáng guó pò jiā

基本解释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暂未找到成语亡国破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亡国破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家常便饭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常词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无依无靠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如今闪的我老身无依无靠,着谁人养赡我来,兀的不好苦也。”
引经据典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博闻强志 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以一持万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前人种德后人收 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归田自寿》:“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
自我作祖 明·凌濛初《谭剧杂札》:“譬如以三家村学究口号歪诗拟《康衢》、《击壤》,谓‘自我作祖,出口成章’,岂不可笑!”
九牛一毫 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名不正,言不顺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峭论鲠议 宋李纲《论节义》:“[颜真卿]其后归朝,峭论鲠议,为奸臣所挤,殒于贼手。”
百花生日 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捉鬼卖钱 晋·张华《列异传》:宋定伯捉鬼卖钱
曾子杀彘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传道受业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叹观止矣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无庸置辩 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自高其功 明·周承邦《兵家要领·戒骄篇》:“骄则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
妇姑勃谿 庄周《庄子 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
幼学壮行 《孟子 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正气凛然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评头品足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评头品足,纷纷如狂。”
忠孝两全 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以身试险 《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唐 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凤翥鸾翔 明·李东阳《祭孔氏女文》:“我女之嫁,凤翥鸾翔。我女之行,山遥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