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警百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yī jǐng bǎi
基本解释警:警戒;警告。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以一警百的典故
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霍光的家乡平阳发现市场吏尹翁归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奏请皇上任命他为东海太守。东海是一个强盗横行的地方,尹翁归决定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处决土匪豪强许仲孙,于是东海变得安定起来。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一警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卑谄足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
连车平斗 | 唐 张鷟《朝野佥载》第四卷:“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 |
冠上加冠 | 清 赵翼《陔馀丛考 成语》:“画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
三脚猫 | 元·张鸣善《水仙子·讥时》:“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
溯源穷流 | 《清史稿·艺术·杨沂孙传》:“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
不痴不聋 | 《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买笑追欢 | 宋·吴自牧《梦梁录·酒肆》:“坝头西市坊双凤楼施厨开沽,下瓦子前新楼郑厨开沽,俱有妓女,以待风流才子买笑追欢耳。” |
雄才大略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
湮没无闻 | 《晋书 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 |
心事重重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
煎豆摘瓜 |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唐 李贤《黄台瓜辞》:“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
一还一报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 |
见惯不惊 | 宋·邵雍《首尾吟135首》:“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
平平泛泛 | |
贵远贱近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
忍耻含羞 | 宋 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能忍耻含羞。” |
惊心褫魄 | 明·焦竑《焦氏笔乘·支谈下》:“世方惊心褫魄,我独燕处超然。” |
壹败涂地 | 《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
枕典席文 | 汉·李尤《床儿铭》:“虚左致贤,设坐来宾。筵床对儿,盛养已陈。肴仁饭义,枕典席文。” |
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
相女配夫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月下老错配本属前缘》:“窃以因材而笃,乃天道之常,相女配夫,实人事之正。” |
澡垢索疵 | 《新唐书·崔元综传》:“每受制鞫狱,必澡垢索疵,不入死不止,人畏鄙之。” |
诎要桡腘 |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诎要桡腘。” |
人材出众 | 清 吴趼人《情变》第四回:“我想我们二官人材出众,生得又秀气,何老头子见了,一定是中意的。” |
三迁之教 |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